【安有完卵词语解释是什么】“安有完卵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一种悲观或讽刺的语气,意思是“哪里还有完整的鸡蛋”,引申为“没有一个能幸免的”,比喻在灾难或打击中,所有人都会受到牵连,没有一个人能保全。
一、词语解释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安有完卵 |
拼音 | ān yǒu wán luǎn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晋侯曰:‘吾与郑君,同德共谋,今郑君叛我,其罪何如?’对曰:‘郑君之罪,莫大于背义。夫子无故而弃之,安有完卵?’” |
字面意思 | 哪里还有完整的鸡蛋 |
引申含义 | 在灾难或打击中,没有人能幸免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形容局势严峻,所有人都会受到牵连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等,常用于书面语 |
近义词 | 无一幸免、同归于尽 |
反义词 | 独善其身、独享其利 |
二、词语背景与使用场景
“安有完卵”最早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说如果一只鸡蛋被打碎了,就不可能再有完整的蛋了。后来被用来比喻在一场灾难或变故中,没有人能够完全逃脱,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。
例如:
- 在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中,企业纷纷倒闭,员工失业,可以说“安有完卵”。
- 在战争中,百姓生活困苦,国家遭受重创,也可以说“安有完卵”。
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,但同时也强调了集体命运的紧密相连。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1. 避免过度夸张:虽然“安有完卵”表示所有人都会受影响,但不宜用于轻微事件,否则显得夸张。
2. 注意语境搭配: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3. 区分近义词:如“同归于尽”更强调共同毁灭,“无一幸免”则更强调无人逃脱。
四、结语
“安有完卵”作为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,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命运和集体关系的思考,也在现代语境中被广泛使用,尤其是在描述社会动荡、灾难影响等方面。理解其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