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是什么意思】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某种信念、目标或责任,即使面对极端危险或痛苦的环境,也毫不犹豫地去承担和执行。这个成语表达了极高的勇气与坚定的决心。
一、成语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|
拼音 | fù tāng dǎo huǒ zài suǒ bù cí |
出处 | 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夫以人之性,莫不畏死,然则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。” |
含义 | 形容为了正义、使命或信念,甘愿承受极大危险甚至牺牲生命,毫不退缩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赞扬他人的勇敢、忠诚或奉献精神。 |
近义词 | 义无反顾、奋不顾身、视死如归 |
反义词 | 畏首畏尾、临阵脱逃、胆小怕事 |
二、成语解析
“赴汤蹈火”原意是跳进滚烫的热水,踏过燃烧的火焰,比喻极其危险、痛苦的境地;“在所不辞”则是“在所不辞”,意思是“在所不辞,即“不惜一切代价”。两者结合,表达了一种无畏的精神状态。
该成语常见于文学作品、影视剧情、演讲稿中,尤其在描写英雄人物或英勇行为时使用较多。例如:
- “他为了救落水儿童,毫不犹豫跳入冰冷的河中,真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。”
- “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,赴汤蹈火在所不辞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”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表扬英雄 | “他在火灾中冲入火场救人,真正做到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。” |
描述信念 | “他对理想的追求坚定不移,赴汤蹈火在所不辞。” |
文学作品 | “古代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,赴汤蹈火在所不辞。” |
四、注意事项
1. 语境合适: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庄重的场合,不适合日常口语。
2. 情感色彩:带有强烈的褒义色彩,强调的是牺牲精神和责任感。
3. 避免滥用:不要随意用于描述轻微的风险或挑战,否则会显得夸张。
五、结语
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勇敢、忠诚与奉献的价值观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能够勇往直前,不惧艰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