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老子第二章原文及翻译内容】《道德经》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,由老子所著。第二章是其中极具哲理的一章,阐述了“对立统一”与“无为而治”的思想。以下是对《老子第二章》的原文、翻译以及。
一、原文
>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> 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
>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;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二、翻译
> 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“美”的时候,就产生了“丑”的概念;当人们都知道什么是“善”的时候,就出现了“不善”的观念。
> 所以,“有”和“无”相互产生,“难”和“易”互相成就,“长”和“短”彼此对比,“高”和“下”相对存在,“音”和“声”相互呼应,“前”和“后”紧紧相随。
> 因此,圣人做的是“无为”的事,实行的是“不言”的教育;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加以干预,生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,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其能,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傲。正因为不居功,所以功业不会失去。
三、
本章通过“对立统一”的方式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,强调了“无为而治”的思想。老子指出,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,没有绝对的善恶、美丑、有无等,它们是在比较中产生的。因此,真正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,不强加于人,不执着于结果。
四、总结表格
内容要点 | 内容说明 |
原文 |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……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 |
翻译 | 当人们知道什么是美时,就产生了丑;知道什么是善时,就产生了不善。 |
对立统一 | 有无、难易、长短、高下、音声、前后等相对概念相互依存。 |
圣人之道 | 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;不占有、不自恃、不居功。 |
核心思想 | 强调顺应自然,不强行干预,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。 |
通过本章的学习,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老子对“道”的阐释,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“无为而治”的智慧。